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李榮榮
兩度變化的T86小額包裹關稅、四輪對中國制造加征的高額關稅......美國政策近期頻繁的變動讓不少賣家陷入迷茫,美國這個市場接下來還值不值得大精力的投入?
就在賣家們還在陷入糾結之際,Temu的“去美化”之路已經走出一段“距離”。
占比35%-40%,歐洲有望成為Temu最大市場
2022年9月,Temu正式在美國上線。美國是Temu的第一個站點,也是Temu全球之旅的起點,一度占據了Temu 60%的銷售額。
然而,隨著小額包裹等政策的變化,Temu在美國市場的受到了影響。據分析信用卡和借記卡數據Second Measure分析,自2月5日起的五天里Temu銷售額下降了32%。
好在,Temu已經采取了行動。近日,海外電商研究機構Emerce發布報告稱,Temu正在加速戰略轉型,預計歐洲市場將貢獻其全球份額的35%-40%,超越北美成為最大市場。
同時,有業內人士透露,Temu的全托管投流預算將逐步轉移到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市場,并開啟新一輪的海外半托管轉移。有Temu賣家表示,后臺顯眼的位置已經增加了半托管的入口。
隨著美國方面頻繁的關稅變動,加上Temu有條不紊的全球擴張計劃,有賣家認為,Temu在逐步弱化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這種想法并非無的放矢。早在去年4月份,The Information就曾報道,Temu計劃到2025年時將其在美國市場的商品銷售額占比從當前的60%降低至30%。
當時,Temu的發言人表示,雖然美國市場將持續增長且保持其重要性,但隨著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新市場,美國市場對總銷售額(GMV)的貢獻比例將會相應調整。
隨后又有消息爆出,Temu的戰略重點計劃正從美國轉至歐洲及其它市場。當時Sensor Tower的工作人員表示,Temu的廣告費用在逐步轉移到歐洲與其他市場;截止至(2024年)4月為止,Temu在美國市場的廣告花費僅占38%,而去年(2023年)第四季度高達63%。
Temu的歐洲本土化之路
在歐洲,Temu一方面積極吸納歐洲本土賣家入駐——僅近期就對西班牙本地賣家開放入駐;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半托管等業務——近期先后上線挪威、瑞士、愛爾蘭、斯洛伐克等站點。
為了吸引并扶持歐洲本地商家,Temu還實施了“區域市場深耕計劃”,建立了三維本土化體系,并設立歐洲商家孵化中心,對德、意、法、西、英五國商家開放優先入駐通道,并提供流量加權、新品上市補貼等扶持政策。
同時,Temu開始在歐洲使用本地倉庫進行物流配送,并未來計劃通過這些本地倉庫處理80%的歐洲訂單發貨:目前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意大利、奧地利等站點都已經加入這項服務。通過這些本土物流中心,來自中國和歐洲本土賣家的商品不止可以直接送達歐洲顧客手里,還能將原先幾周的流程大大縮短到僅需幾天。
Temu還在歐洲采取了“淘汰1美元以下的低價商品”的策略,希望通過改變消費者對平臺“低價低質”的固有印象,提升商品的整體品質和品牌形象;并希望通過引入更多優質商品,滿足歐洲消費者對品質和性價比的雙重需求,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
同時,Temu開始縮減補歐洲市場貼力度,以逐步實現盈利目標。這一轉變對Temu來說實屬必要。據摩根士丹利測算,2024年歐盟市場銷售額因增值稅政策調整同比驟降35%,Temu虧損率高達-15%。
另外,Temu還將運營模式從“全品類”轉向細分品類獨立管理,針對不同品類的特點和市場需求,并制定了更加精準的營銷策略及運營方案。
不止歐洲,Temu選擇“多條腿”走路
當然,Temu深入布局的并不止歐洲。近些年,Temu也對很多歐洲市場進行了押注。
在亞洲:東南亞市場中,Temu順利開設了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和文萊站等站點,推出免運費、長達90天的免費退貨政策及高達90%的折扣等優惠措施;并先后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站推出半托管業務。
在日韓市場,Temu成功推出本土站,招募本土賣家,并深化韓國本土物流布局;并在近日推出馬爾代夫站點,與馬爾代夫郵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為當地消費者提供跨境網購服務。
在北美(除美國):Temu在加拿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當地重要的電商平臺之一。通過低價策略和高效物流,Temu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并計劃進一步優化本地化運營。
Temu計劃在北美市場進一步擴展其業務,包括半托管業務的拓展以及與更多本地物流服務商的合作,以提升物流效率和消費者體驗。
在非洲:Temu正式進入南非與尼日利亞市場,并迅速成為當地熱門購物應用;與DHL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在尼日利亞的運營能力;并在肯尼亞與物流公司Sendy達成合作,在內羅畢設立前置倉,將配送時間從數周縮短至幾天。
在中東:Temu上線以色列站點,開啟入駐中東地區的第一站,并上線沙特站,實現中東最大電商市場的覆蓋。在以色列站點,Temu與物流方HFD、Exelot等合作,物流時效在6到15日之間。如果快遞在15天后才到貨,消費者可在48小時內獲得20新錫克爾積分。
在拉丁美洲:Temu上線了墨西哥、巴西、智利市場上線,并快速躋身市場最受歡迎電商平臺之列。在墨西哥,Temu全面推廣半托管模式,通過海外倉備貨縮短配送時間,滿足消費者對快速配送的需求;與當地物流服務商合作,優化物流網絡,提高配送效率。Temu還計劃在拉美市場進一步擴展其業務,包括半托管業務的拓展;并計劃在巴西和智利增設拉美倉儲節點,進一步壓縮跨境物流成本。
在大洋洲:Temu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上線并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當地重要的電商平臺之一。通過低價策略和高效物流,Temu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并計劃進一步優化本地化運營。
全球化戰略,Temu也面臨挑戰
在各個市場中,Temu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歐洲市場的競爭與壁壘
在歐洲市場,Temu的主要挑戰來自于像Zalando、亞馬遜歐洲站這樣本土巨頭的強勢競爭。此外,歐洲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環保標準以及售后服務的要求極高,這也對Temu的商品供應鏈和品牌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韓市場的精細化運營難題
在日韓市場,Temu面臨的挑戰更多體現在消費者對細節的極致追求上。日本消費者對商品包裝的精致程度、售后服務的響應速度以及品牌的可信賴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韓國市場則對價格敏感度和促銷活動的頻率有較高期待,同時對品牌的社交媒體營銷和KOL合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拉美、中東和非洲的物流困境
在拉美、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Temu的擴展雖然迅速,但物流基礎設施的薄弱成為其最大的掣肘。以拉美為例,許多國家的物流網絡覆蓋不足,偏遠地區配送時間可能長達數周甚至一個月;在中東市場,盡管沙特和阿聯酋的物流條件相對較好,但跨境物流的高昂成本和清關效率仍低;而在非洲,物流基礎設施的落后問題更為嚴重。
政策與監管的多重壓力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壓力和監管要求,也是Temu全球化擴張中不可忽視的挑戰。在歐洲,嚴格的增值稅(VAT)政策和數據隱私法規(如GDPR)對跨境電商的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韓市場,商品的進口標準和質量認證要求極為嚴格;而在中東和非洲,部分國家對進口商品的關稅政策和市場準入門檻較高。此外,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和外匯管制也可能對Temu的跨境支付和資金流轉造成影響。
當然,Temu的"去美化"并非放棄美國市場,而是構建多極化市場的必然選擇。同時,雖然路不好走,但戰略重心轉移對Temu來說是不得不下的一步棋。對于賣家來說同樣如此,面對變化莫測的美國市場政策,在保持平常心運營的情況下,放眼歐亞、拉美及中東市場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7 11:56
2025-05-08 11:55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