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何穎
引言 最新消息: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已經提高至145%。
最新消息: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已經提高至145%。
美國關稅大棒下,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物流企業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最先撐不住的竟然是美國本土賣家。
年銷500萬美元的美亞賣家:停業、裁員
Casey Ames(凱西?埃姆斯)是亞馬遜美國站的本土賣家,旗下運營Harkla品牌,產品聚焦于感官秋千,以及其他專為有特殊需求兒童設計的商品。去年,他帶領由10人組成的團隊,成功實現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00萬元)的銷售額。
Casey作為長期扎根亞馬遜平臺的資深賣家,在過往經營歷程中經歷過諸多困難。但沒有一次像這次關稅政策這樣棘手
他表示,特朗普按計劃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額外104%的關稅后,Harkla將在幾個月內遭到重創。(注:新的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已提高至145%。)
Casey有一份備貨訂單準備從中國發出。2024年時,這批商品需繳納的關稅為4707美元。而在當前的關稅政策下,當這批商品在6月中旬左右抵達美國港口時,他將不得不支付超過19萬美元的關稅。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的)業務將被迫停止,并裁掉至少一半員工。”Casey無奈道:“這次的關稅政策來得又猛又急,壓根沒給我留出足夠時間去調整供應鏈。”
實際上,Casey并非沒有想過辦法。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他便和公司的供應鏈顧問聯系了許多美國制造商。只是,他對此并不抱太大希望。畢竟,早在幾年前他就嘗試過從美國采購“感官秋千”,可制造商給出的報價,比他產品的零售價還高。
面臨同樣困境的美國本土賣家,遠不止Casey一個。另一位美國本土賣家無奈訴苦:“(我的產品)在美國制造的成本是銷售價格的4倍,這根本就沒有利潤可言了。”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像Casey這樣的美國賣家退出,中國賣家會迅速填補上這個空缺。
Jungle Scout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批發商和零售商在亞馬遜上銷售的產品中,超過70%是在中國生產的。按理來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中國賣家和美國本土賣家的影響都是一樣的。
然而,外媒認為,如果關稅保持在目前的水平,那么很多中國賣家即使不能茁壯成長,也可能會想辦法生存下去。
根據Marketplace Pulse的研究,中國賣家目前在亞馬遜美國站頂級賣家中的占比已經突破50%,在所有活躍賣家中所占的比例甚至更高,而美國賣家的占比下滑到了45%(有些中國賣家在美國成立了公司,因此真實比例可能會更低)。
近十年來,中國賣家在美國亞馬遜的市場份額一直在穩步增長,而在這次的關稅政策影響下,他們的占比或許會有更大的躍升。
中國賣家:是觀望,還是抓住機遇沖一波
那么,在眾人眼中,那些被認為更有能力在這場風波中站穩腳跟的中國賣家,實際處境究竟如何呢?通過連日來的持續觀察可以發現,他們大致分化為了三個陣營:
糾結/觀望派:
“——運費太高,先緩一周,觀望一下;
——在糾結這周是否補貨,運費實在是高;
——先搞了一批沒打包完,等等再說吧;
——老品補貨還在糾結發不發。”
機遇派:
“——懟過去,就運費加一些而已,B2B影響才大,少了很多競爭對手;
——是風險也是機會,大家都在觀望你發貨過去就先發制人。”
正常運營派:
“——不至于那么恐慌,上漲的運價,前端漲1~2美金,匯率再升點,就完全能抵消了;
——個人感覺,站內廣告多燒一點,促銷力度再大一些,影響都比關稅帶來的運價成本大得多;
——見證過川普第一次當選和疫情,今天加稅很淡定,問題不大;
——撇開猛增的關稅暴漲的運費,我還在費心地上新品,危機與機遇并存,做好當下最重要。”
整體而言,在此次事件里,賣家們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運費成本不斷攀升,嚴重侵蝕利潤空間,甚至可能導致虧本經營;其二,一旦提高商品價格,又生怕訂單量隨之大幅下滑;其三,貨發出去后,關稅又降了下來,白白遭受損失。在這些多重壓力之下,部分賣家已經連續多日輾轉難眠。
實際上,賣家們不必過度緊張焦慮。就像前文所提及的,運費上漲對成本造成的影響,完全能通過其他方法解決。至于訂單量方面,從目前所收集到的反饋來看,并沒有出現賣家大面積訂單量下滑的情況。恰恰相反,不少賣家反饋,由于美國民眾開啟了大量囤貨模式,自家的訂單量顯著增長。
而對于那些擔憂發貨后關稅下調的賣家,需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倘若你的商品鏈接庫存即將告罄,那么該補貨備貨的依舊要按計劃進行,以保障商品供應不斷檔。但要是新品大貨,不妨先耐心觀望一陣,待形勢更為明朗后再做決策。
貨代:全亂套了
其實,目前來看,關稅上漲壓力主要還是落在貨代企業肩上。對賣家來說,通過匯率對沖或小幅度提價,便能完全覆蓋這部分成本。然而貨代企業的情況截然不同,由于每個貨柜需繳納的稅金大幅攀升,并且這些稅金大多要由他們先行墊付,資金壓力非常大。
為了緩解關稅上漲造成的運營壓力,眾多貨代企業紛紛上調運價。一位賣家透露:“今天貨代又通知每公斤漲價 1.2 元。”
事實上,在上周末,貨代已經有過一輪漲價,普遍漲幅為2元/公斤。隨著關稅不斷加碼,運價持續變動,目前上漲幅度已達到4 - 5元/ KG。部分貨代企業甚至要求在途、在倉貨物提前結清全款。
更為嚴峻的是,部分貨代企業對發往美國的貨物采取了停運措施。例如,深圳一家貨代企業就發布通知,自4月10日起,暫停所有發往美國貨物的裝柜操作,所有在倉貨物也將暫緩發貨。
有貨代算了一筆賬:“5天前,1千萬元可以做100條貨柜(含尾端派送),現在只能做40條貨柜(含尾端派送),看看這個對比,利潤還是一樣的,請問誰還敢做。”
據反饋,關稅步步緊逼的同時,美線的查驗率也在飆升。面對如此棘手的狀況,貨代們大呼:“全亂套了!”
有業內人士稱,在這一波重擊下,可能會有一批貨代企業承受不住壓力而爆雷。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8 11:55
2025-05-07 11:56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