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李趙恒
引言 對于中小賣家來說,培養了多年的骨干運營有時候比部分人想象中更加重要。
這也意味著,核心成員的流失可能會對小公司的業務產生不小的影響。
核心運營突然提離職
近日,深圳一名賣家發帖吐槽,自己培養了很久的一名運營小A要跳槽去安克了,導致自己的業務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據該賣家稱,小A在公司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就入職了,當時自己看他頗有潛力,便決定親自帶,有不少產品都交給他去做。
小A也沒有辜負期待,在入職后成長迅速,到后面基本上一個人能頂上一個組的GMV,一切似乎都在向預期的方向發展。
然而,讓這名賣家沒想到的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卻突然收到了小A的離職申請。該賣家稱,雖說現在正值金三銀四招聘旺季,人員流動并不罕見,但小A作為元老級員工,突然要辭職確實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在多番挽留下,小A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后來通過閑聊得知,小A已經通過了安克的面試,很快就可以入職了。
這名賣家不禁感慨,自己本打算今年把所有的運營都交給他去管,也打算給他漲一漲薪資,沒想到他卻突然要走了,實在是很可惜。
對此這次經歷,賣家得出的結論是以后不會再花精力培養基層運營了。
“怪不得現在大部分老板都是從外面招人進來做管理,而不是栽培現有的基層員工。因為培養起來真的很花費時間精力,而且就算真的成長起來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跑路,太難了。”
雖說這名賣家有著自己的觀點,但隨著這條帖子的熱度不斷上升,不少人卻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首先,現在時間已經三月中下旬,而一般公司的人員/薪酬變動多半在年度復盤規劃的時候就已經有個大概了,而現在這名核心運營已經要跳槽了,卻還不知道所謂的“升職加薪”,不排除有畫大餅的嫌疑。
如果真的想挽留這名運營,應該在其提離職的時候就認真探討下待遇問題,而不是在事后再說這名運營“背刺”了自己。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這種天賦異稟的運營來說,能做到一人頂一個組很大概率是運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培養的結果,因此這名運營自然會希望去更大的平臺發展。
當然,這種情況見仁見智,并不能說哪一方是對的,哪一方是錯的。畢竟在職場中,人員流動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不僅有人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也有人選擇從大公司逃離。
跨境職場的雙向流動
此前曾有報道,一名前安克員工跳槽到一家小公司當上了管理層,引起了小公司不少員工的熱議。
其實,這種情況并非個例。2024年,某3C品類大賣運營總監跳槽至一家初創公司。據了解,該總監原在年銷10億級公司負責單一站點的廣告投放,后跳槽到20人小團隊,開始全面主導產品開發、站外推廣以及供應鏈協調等問題。
這名總監直言:“之前在大廠5年接觸的只是冰山一角,現在才真正理解‘運營’的全貌。”
同年,某頭部跨境電商公司TikTok運營主管李然選擇加入一家只有15人的杭州女裝跨境初創團隊。此前,他在大廠主導過多個千萬級流量項目,但受限于大廠冗長的審批流程,許多創新策略難以落地。
加入小公司后,李然主導搭建了“AI選品+社媒種草+獨立站轉化”的全新鏈路,僅用4個月便將公司獨立站月銷翻了幾倍。他坦言:“小公司決策快,試錯成本低。比如我們嘗試用AI生成虛擬模特試穿視頻,從提案到上線只用了一周,這在大廠可能需要3個月層層報批。”
當然,李然在加入小公司后也遇到過挑戰。初期因不熟悉供應鏈相應速度曾導致爆款斷貨,但后期通過與本土工廠深度綁定解決了這一問題。
原某快時尚大廠的供應鏈經理王浩,2024年加入了寧波一家家居跨境企業,負責優化其南美市場物流網絡。他借鑒此前在大廠的經驗,在當地建立了前置倉并引入智能分揀系統,將平均配送時長從12天壓縮至5天,退貨率下降18%。
此外,他還推動公司與拉美本土網紅合作,通過“開箱直播+本地化售后”提升復購率。王浩認為,大廠經驗需要進行本土化改造。例如南美消費者偏愛分期付款,這一需求在大廠往往會被忽視。
曾在Temu負責非洲選品的陳瑜,2025年加入了一家專注非洲市場的汽配跨境企業。她利用對非洲消費者偏好的深度洞察,推動開發了適應當地路況的“防震車燈”和“太陽能車載充電器”,短時間內幫公司非洲市場份額增長200%。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逆向流動或許將為跨境業帶來新活力:大廠成為人才黃埔軍校,小公司則演變成創新試驗田。但流動過程中也伴隨陣痛,比如前安克某員工空降小公司后出現“經驗水土不服”等問題。
未來,隨著行業成熟度提升,“雙向流動”將更加趨于理性,繼而推動人才要素在跨境電商生態中實現更優配置。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8 11:55
2025-05-07 11:56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