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何穎
引言 亞馬遜賣家要面臨的收費項目多達16項。
亞馬遜的退貨處理費政策已于2024年6月1日正式生效,賣家成本又要多加一筆。
成本上漲是近幾年每個亞馬遜賣家共同面對的問題。有賣家表示,一個十幾美元的產品,在沒算上廣告費的前提下,才掙2~3美元,根本就不掙錢。另一位賣家也稱他現在的凈利潤就連10%都做不到了。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一部分賣家選擇賣店離場,其中不乏一些已經入行多年的老賣家,但也有一部分賣家選擇繼續堅守,向精細化、品牌化轉型,尋求更高溢價。
收費多達16項,賣家感嘆被層層搜刮
截至目前,2024年亞馬遜新收費用已經有3項,除了文章開頭提及的近日剛正式生效的退貨處理費,還有低庫存費和入庫配置費。3月的入庫配置費,4月的低庫存水平費,6月的退貨處理費。
有亞馬遜賣家統計,從發貨開始,他們要面臨的收費項目就有16項,包括入庫配置費、入庫缺陷費、低庫存費、FBA處理費、退貨處理費、移除棄置費用、月度倉儲費、旺季倉儲費、倉儲利用率附加費、超齡庫存附加費、多渠道配送配送費、批量清貨費、危險品配送費、廣告費、賬戶訂閱費、超量倉儲費。
對此賣家吐槽:“賣得好要收低庫存費,賣得不好要收倉儲費,真是層層搜刮,被亞馬遜吃干抹凈了。”
在不斷增加新收費項目的同時,原有的費用也在逐年上漲。比如廣告費,根據Marketplace Pulse的數據,2021年6月,亞馬遜美國站廣告平均每次點擊費用為1.16美元,同比增長了50%以上。而在2023年9月,亞馬遜廣告的每次點擊費用較年初上漲了30%,同比上年上漲超過50%。
而賣家增加的成本都轉化成了亞馬遜的收入。財報顯示,2023年亞馬遜的廣告收入為469.1億美元,比2022年的377.4億美元增長了24%。
早前Marketplace Pulse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將賣家收入的50%以上收入了囊中,五年時間上漲幅度超過了10%。
其中,履約費和廣告費的支出是大頭。根據一位亞馬遜賣家的損益表樣本,他要支付15%的傭金(亞馬遜稱之為推薦費)、20%-35% 的亞馬遜履行費(包括倉儲費和其他費用)以及高達15%的亞馬遜廣告和促銷費。
亞馬遜每年都會提高履約費用,但因為它和亞馬遜上的銷售捆綁在一起,賣家又不能將其舍棄。在廣告方面,雖然亞馬遜并沒有設定價格,但隨著競爭加劇,廣告費也越來越貴。而且大部分轉化率高的位置都分配給了廣告,賣家想要產品更容易被發現,只有做廣告。
所以FBA和廣告表面上雖然是兩項可選服務,但賣家如果賣家想保持競爭力并取得成功,這兩項服務又是非選不可。
而傭金雖然多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動,但相對于其他平臺而言,也并不便宜。儲能大賣華寶新能源對深交所2023年年報問詢函的回復顯示,2023年,其支付的傭金、退款服務費、禮品包裝費等在內的亞馬遜平臺費1.29億元,占平臺銷售額的14.45%,是其經營的所有線上平臺中占比最高的。這幾乎與其銷售人員的薪酬持平(350人,1.21億元)。
離場OR堅守,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成本飆漲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一位賣家感嘆現在市場環境內卷嚴重時說:“在一個細分類目,他的兩個競爭對手都在打骨折出售,之前賣20幾美元才能覆蓋成本,現在他們直接賣不到10美元,配送費加傭金都快這個價了!”
誠如一位資深賣家所言:“現在做亞馬遜,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是不行的。”于是一部分承受不了壓力的人選擇賣店離場。
去年6月,一位做了7年亞馬遜的深圳賣家無奈表示他要撤了。在跨境電商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他有過高峰也經歷過低谷,單量一度從一周10單做到了5000單,然而這幾年亞馬遜越來越難做,到了2023年一個月的訂單量都不夠100單,而且一直在虧損。
于是在6月仍不見好轉的情況下果斷選擇賣店離場,“不想再卷了,趁著手里的錢還沒虧完,想享受享受生活,也是對這幾年做一個交代。”
和他一樣趁早脫身的亞馬遜賣家不在少數。眾所周知,跨境圈有一個非常火的模式,即亞馬遜聚合器。大量資本砸下重金收購亞馬遜店鋪,當時很多賣家趁機脫身,拿著賣店鋪的錢買車買房,旅游度假,享受生活去了。
以色列賣家Y就是其中之一,在疫情期間,他以2000萬美元的高價將自己的家具用品店鋪/品牌賣給了亞馬遜聚合器頭部巨頭Thrasio,出售時,他的店鋪已經銷售了20種產品,利潤達數百萬美元,并雇傭了3個員工。
Y的店鋪是在他21歲時開設的,2017年到2020年間,業務增長了三倍。由于疫情期間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多,為了確保自身的經濟安全,于是決定將店鋪賣掉,然后買房。
一位業內人士在分享自己參加一些活動的感受時說:“這兩年離場的賣家越來越多,其中一場55人的會議,還在做亞馬遜的賣家就4個,大家都普遍認為跨境電商的錢已經不那么好賺了。”
當然更多的人是選擇繼續堅持,不過他們也在嘗試向精細化、品牌化轉型,尋求更高溢價。
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亞馬遜上中國品牌型賣家的增速是非品牌賣家的6倍多。此外注意觀察的賣家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現在亞馬遜各類目正越來越多地向頭部靠攏,優質產品會獲得更多流量傾斜。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賣家決定向品牌化靠攏,這一點就連深陷泥潭的有棵樹都堅定地執行著。在2023年年報中,有棵樹表示,在品牌化轉型方面,有棵樹計劃在2024年繼續有側重地聚焦特定品類,嚴格控制 SKU 數量,并開發優質自有品牌,推動品牌化戰略轉型。
不久前,華凱易佰收購了通拓科技,不少人認為,華凱易佰通過收購通拓科技,將進一步加速品牌化進程,挖掘新的增長點。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4-04 12:06
2025-04-03 20:25
2025-04-02 18:06
2025-04-03 11:21
2025-04-07 10:36
2025-04-05 08:10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