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何穎
引言 部分中國賣家為提升商品排名和銷量,采用了一些違反亞馬遜規則的“黑帽策略”,具體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購買評論、虛假變體、僵尸賬號刷單、惡意差評競爭對手、點擊欺詐、虛假侵權投訴、虛假加購。
在亞馬遜平臺的激烈競爭環境中,部分中國賣家為提升商品排名和銷量,采用了一些違反亞馬遜規則的“黑帽策略”,具體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購買評論、虛假變體、僵尸賬號刷單、惡意差評競爭對手、點擊欺詐、虛假侵權投訴、虛假加購。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引發了美國賣家的強烈不滿。
中國賣家被舉報:產品6個月攬評3000+
不久前,一位美國亞馬遜賣家公開指出中國亞馬遜賣家操縱評論。根據他的發現,有一位中國亞馬遜賣家一個剛上線6個月的產品,累積了超過3300條評論。如果按照正確的變體排序,實際僅有85個評分和64條評論。
察覺異常后,他當即向亞馬遜舉報中國賣家違規。可亞馬遜的回復令他大失所望,他認定平臺在偏袒對方,一怒之下便將此事曝光到了論壇上。隨后,帖子在論壇上引發了廣泛熱議。
一位賣家表示,一個從去年9月份才開始銷售的產品,竟然有那么評論,而且銷售額還不到5千美元,絕對不合規。
另一位賣家揭露,涉事中國賣家把10美元的廉價產品改成了130美元的另一種產品,作為新的“變體”。雖然這些評論從技術層面并非“虛假”,但絕大部分評論內容與當前實際銷售的產品不相關,這顯然違反了亞馬遜關于商品詳情頁的政策規定。
或許是迫于壓力,亞馬遜將賣家的評論降到了132條。不過僅僅過了一天,這位賣家又帶著另一個合并頁面回來了,評論依舊是3300多條。
但亞馬遜并未就此停止處理措施,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該商品的評論數已被控制到245條(截至4月26日)
在競爭激烈的亞馬遜電商平臺,產品評論深刻影響著產品的曝光度、搜索排名及消費者購買決策。為了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部分賣家用技術手段將不相關的評論合并到一起。
例如,通過“跟賣”或“合并違規變體”的方式,將廢棄的ASIN綁定到自己的產品上,從而“繼承”原有評論,或者在合規變體(不同顏色、尺寸)中混入不同類目、不同功能的產品等等。
但這種操作是違規的,一旦被亞馬遜察覺,賣家將受到處罰。輕則評論清零、變體強制拆分,重則罰款、封號。與此同時,還可能受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處罰。
此前,亞馬遜個護品類大賣Bountiful就曾因濫用變體、違規合并評論,被FTC審查。隨后,被處于60萬美元(約430萬元)的罰款。
美國賣家:中國賣家在瘋狂破壞別人的生意
在亞馬遜美國站的論壇上,針對中國賣家不正當競爭的控訴帖頻繁出現,其中,圍繞操縱評論的指責更是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眾多美國賣家紛紛 “吐槽”,認為此類行為嚴重破壞了平臺的公平競爭環境。
有銷售強力磁鐵通風口蓋的賣家表示,他的產品剛做出了一些排名,就被人留下了一星差評,并且對方還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評論“一顆星,滿分五顆星,測試他的通風口是否能吸住磁鐵。”
另一位美國賣家同樣感到憤懣不已。他強調自己銷售的產品不僅獨具特色,而且質量上乘。然而,每當產品排名上升,并且通過 Amazon Vine計劃獲得一些四星和五星好評后,很快就會出現一些可疑的商業賬戶下單購買。緊接著,便會收到一些沒有任何評論的一星差評。
除了惡意給競爭對手刷差評外,中國賣家違規合并評論,也成為美國賣家攻擊的“焦點”。
“一個產品在第一個月就獲得了超過70條的評論,這太瘋狂了,而且這些產品都很相似,一看就是AI生成的。”有賣家說。還有賣家發現,新出現的競爭對手的產品,剛上架便有 91 條五星好評,且所有評論均為正面,甚至發布時間都高度一致。
不僅如此,美國賣家還指出中國賣家存在通過Facebook 群組尋求評論的行為。有賣家透露:“我檢查了一些他們在Facebook上要求評論的 ASIN,這些商品竟然擁有數千條清一色的正面評論,這實在荒謬至極。”
除操縱評論外,中國賣家的跟賣問題同樣讓美國賣家頭疼不已。
有賣家訴苦,其新上架的產品在銷售一兩個月后,便出現中國賣家跟賣假冒版本的情況。這些假冒產品與正品差異明顯,但由于該賣家的商標還在審批過程中,無法對這些違規跟賣行為進行有效舉報,進而嚴重影響了自身產品的銷售與評論。
另一位賣家也表達了類似不滿:“我的產品銷量表現出色后,中國賣家迅速跟進。最開始只有1個跟賣,后來已經增加到12個。為了競爭,我把商品價格從12.99美元降到9.99美元,可中國賣家竟將價格直接壓到2.99美元,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中國賣家“雪崩”,美國賣家呼吁特朗普介入
不可否認,部分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存在違規操作行為,但從美國賣家日益增多的投訴與舉報背后,更折射出美國賣家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的現實困境。
Marketplace Pulse 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的影響力持續擴張,幾乎呈橫掃之勢,目前僅有日本站仍由本地賣家占據主導地位。作為亞馬遜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美國站點,其活躍賣家群體中本地企業占比如今僅為 34%,與往年數據相比出現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喬治城大學跨境貿易研究中心的報告也發出預警:若中國賣家占比持續超過 50%,到 2030 年,美國本土中小賣家的存活率將跌破 35%。
市場份額的持續流失,讓美國賣家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為守住經營陣地,他們開始積極尋求外部干預。
近期,外媒報道,亞馬遜資深賣家 Shinghi Detlefsen 聯合其他頂級賣家組成臨時小組,公開呼吁美國政府,包括特朗普,對中國賣家采取管控措施,試圖遏制這股被他們形容為 “雪崩” 般的競爭態勢。
Detlefsen 在表達訴求時稱,中國賣家在競爭中勝出并非單純依靠更低的批發成本和價格優勢。在他看來,許多中國競爭對手受益于一系列稅收和監管政策,這在亞馬遜等購物平臺的競爭中形成了對美國賣家的巨大壓力。
此外,他還提到,賣家圈子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不少中國商家通過各種手段規避亞馬遜對責任保險的要求。而對平臺上的大型商家而言,購買足額的責任保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開支,這種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的不公平性。
“一些中國賣家也因此聲名狼藉,他們為了贏得銷售,不惜發布虛假的差評,或采取其他形式的破壞行為。”Detlefsen 說。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8 11:55
2025-05-07 11:56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