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位晶晶
引言 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深圳大賣銀之杰前景堪憂。
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深圳大賣銀之杰前景堪憂。
營收8億元,虧損近1.3億
銀之杰于近日發布了2024年年報,業績還是不好看!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8.63億元,同比下降15.02%;歸母凈利潤為-1.29億元,同比下降9.98%。
根據早前這家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凈利潤虧損1億元至1.3億元,幾乎卡到了虧損的最高值。2023年,公司虧損為1.17億元,2024年虧損進一步擴大。
最新的第四季度,銀之杰實現營業總收入2.15億元,同比下降14.99%,;歸母凈利潤-6611.41萬元,同比下降4.67%。第四季度公司毛利率為28.93%,同比上升13.59個百分點;凈利率為-31.46%,較上年同期下降6.52個百分點。
2024年全年,公司毛利率為25.32%,同比上升2.59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5.15%,較上年同期下降3.59個百分點。
過去幾年,這家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盈利能力面臨嚴峻挑戰。
2023年公司營收10.15億元,同比下降9.06%,凈利潤虧損1.17億元;2022年營收11.16億元,同比下降6.05%,凈利潤虧損1.22億元;2021年虧損更多,營收11.88億元,同比下降14.55%,凈利潤虧損2.83億元。累計虧損達到了5.22億元,加上2024年虧損的1.29億元,過去四年公司虧損累計高達6.51億元。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0.82%。公司提到,連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宏觀經濟環境、傳統業務面臨的市場競爭、商譽減值、對外投資收益為負等因素的影響。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4423850.41元,上年為128342665.52元,同比下降119.03%。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小計963532902.39元,下降15.31%,主要因公司及子公司億美軟通、安科優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減少;現金流出小計987956752.80元,僅下降2.12%。公司經營獲現能力減弱,可能面臨資金壓力。
進入2024年,銀之杰也有意節約成本,公司總費用有所變化,銷售費用為145394929.25元,同比下降7.66%;管理費用為54519760.93元,同比下降7.88%;財務費用為7133883.97元,同比下降9.65%;研發費用為78647622.27元,同比增長3.95%。
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的下降,顯示公司在費用控制上取得一定成效,研發費用的增加,表明公司在技術創新上持續進行投入。然而,研發人員數量從2023年的528人減少至362人,減少31.44%,占比從61.25%降至53.31%。
盈利的電商業務難救大局
據了解,銀之杰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1998年10月成立,2010年5月上市,主要業務包括金融信息技術、移動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三大板塊。
2024年金融信息技術業務收入92760971.73元,同比下降38.08%;移動信息服務業務收入403520367.74元,同比下降17.57%;電子商務業務收入366369066.99元,同比下降2.52%。
總體來看,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均呈現下滑態勢,主要業務和產品未發生重大變化。雖然電子商務業務仍保持盈利,但不足以彌補其他業務的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唯一賺錢的電商業務,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安科優選主營產品包括家居安防及智能家居產品等,通過線上第三方平臺Amazon、eBay、AliExpress、Walmart等,和自營平臺annke.com、hazelquinn.com等進行銷售。
安科優選的主要自營品牌包括家居安防產品及復古家電領域的ANNKE、SANNCE、VACOS、HAZEL QUINN、Easehold等。公司銷售區域包括北美、歐洲、澳洲等全球重要市場區域的110多個國家,并已經建立多個當地辦事處和倉庫。
2024年安科優選線上交易額3.45億元,總訂單數為59.89萬個。這一年公司收入金額占比在10%以上的電商平臺僅有亞馬遜,具體銷售占比達到了20%,較2023年有所提高。
從安科優選自身的經營情況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安科優選憑借產品的持續創新和豐富的市場經驗,已經在家居安防等產品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品牌形象與價值不斷提升,并逐步開拓海外線下渠道,形成比較穩定的銷售流量。
隨著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跨境電商成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貫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引擎。安科優選發展時間較短,業務規模在行業中并不具有顯著優勢,未來能否持續盈利尚且存在不確定性。
但在具體產品品類,如家居安防產品市場上,安科優選在Amazon、eBay等多家國際第三方電商平臺上均處于名列前茅的位置,是北美、澳洲及歐洲等地區家居安防在線市場的領先品牌。
實控人頻繁減持引質疑
在銀之杰業績連續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實控人卻屢次減持套現。
2016年,銀之杰股價被炒高之時,三位實控人以及二股東不約而同地進行了一次力度極大的套現。張學軍套現了3.3億、陳向軍套現了1.5億、李軍套現了1.3億,第二大股東何曄也套現了2.6億元。
2021年,銀之杰子公司億美軟通“暴雷”,商譽大額計提達1.32億元,銀之杰開啟了連年的大額虧損。這一年3月起,幾位創始人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大宗交易等方式進行套現。
2024年9月,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學君、陳向軍、李軍與卓海杭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三名實控人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卓海杭轉讓其所持有公司4946.2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7%,交易總價款約為3.48億元。
至此,三個實際控制人加上二股東四個人一共通過減持套現超過16億元。
公司本來就在困境中掙扎,實控人“瘋狂收割”的行為,無疑引發了市場對管理層責任感的質疑。頻繁減持不僅削弱了市場對公司的信心,也可能導致公司治理結構的不穩定。在業績下滑與股東減持的雙重壓力下,銀之杰的未來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在新的2025年,公司計劃將持續推動三大主營業務降本增效,大幅減少傳統主營業務虧損幅度;推進實施業務轉型戰略,發展互聯網證券信息服務業務,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加強人才引進和團隊建設,實施股權激勵方案,通過優化激勵機制提升公司業績,是否奏效尚無法定論。
連續多年虧損,這家公司需盡快加速業務轉型,拓展市場份額,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改善盈利能力。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4-18 10:22
2025-04-19 11:43
2025-04-18 17:17
2025-04-18 16:52
2025-04-16 18:54
2025-04-16 11:05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