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李榮榮
今天早上一睜眼,美國對中國最新的關稅消息就刷滿了小編的朋友圈:從104%再度提升至125%,即刻生效。算上此前的34%、84%及104%,這輪已經是短時間里美國對中國關稅的第四次加碼。
早在宣布前幾輪關稅的時候,美國億萬富翁馬克·庫班就在Bluesky上表示:“如果這些關稅政策持續下去......對美國賣家來說是難以置信的機遇。”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
據RevenueGeeks數據顯示,有71%的美國亞馬遜賣家依賴從中國采購商品。這就意味著關稅政策不僅會打擊中國等外國公司,也會對美國賣家造成壓力。
美國亞馬遜大賣:關稅讓我每年成本多出近3億
近日,美國亞馬遜大賣Simple Morden創始人Mike Beckham就在X發文表達了自己最近對美國關稅的思考。
先來介紹一下Simple Morden。Simple Morden是美國知名水杯品牌,在亞馬遜、沃爾瑪、塔吉特等渠道均有銷售,且年銷售額在2022年時就已經達到1億美元(約合7.34億人民幣)。
Mike Beckham在帖子中提到:過去一周中他曾和許多華盛頓及中國CEO進行過探討,但他們都不知道未來的走向會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關稅的產生會讓不少企業產生大量的成本。
據Mike Beckham表示,他們公司今年預計將支付將近4000萬美元(約合2.94億人民幣)的新關稅。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數字是在美國對中國加征104%和125%關稅前提出的,如果Simple Morden也從中國進口商品,那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多。
在過去幾年里,Simple Morden在美國國內投入了數百萬美元建廠,但因為很多復雜的原因,大部分商品仍在美國外生產,這也是多數美國企業的現狀。并不是因為這些企業不愿意在美國生產,而是“經濟上不可行”。
Mike Beckham表示,(美國)企業現在有三種選擇來覆蓋新的關稅:提高價格、削減開支或是接受較低的利潤。
Mike Beckham還在帖子中提到,對于許多服務提供商來說,接下來的幾周將非常艱難:會有大量客戶流失,以及一些大幅的價格削減。同時,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將很難獲得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美國消費者反應,“一夜之間亞馬遜上的不少產品都漲價了”。美國韋伯州立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安德魯·凱恩斯利也表示,持續的貿易戰將使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擔一些成本”。
亞馬遜:突然取消多家中國及亞洲供應商訂單,為應對關稅?
關稅除了讓美國亞馬遜賣家壓力山大,讓亞馬遜也相當“頭大”。
上周,一位向亞馬遜供貨十幾年的國內沙灘椅制造商收到了一封來自亞馬遜的郵件,郵件中提到,(亞馬遜)公司正在取消一些“錯誤”下的采購訂單,并告知對方不要發貨。
據彭博社和每日郵報的報道,這位供應商的經歷不是個案,亞馬遜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取消了多筆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制造的商品訂單,這些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沙灘椅、滑板車、空調等。
據悉,被取消的訂單多為“直接進口訂單”,即由亞馬遜直接從生產國供應商處購買及批發商品,再將產品運送到自己在美國的倉庫。此類“直接進口訂單”模式約占亞馬遜平臺商品銷售總量的40%。這種方式下,亞馬遜是訂單的記錄進口商,因此需要在商品達到美國港口時支付關稅。
雖然郵件中沒有提到“關稅”的字眼,但不少供應商認為這一舉措是為了應對美國高企的進口關稅。
這位沙灘椅供應商表示,此前亞馬遜從沒有以這種方式取消過任何訂單;現在這批價值50萬美元(約合366.8萬人民幣)的椅子已經全部制作完成,亞馬遜突然取消訂單讓他不得不自己給工廠支付椅子的費用,并為這批椅子尋找買家。
前亞馬遜供應商經理Scott Miller也表示,亞馬遜“毫無征兆”的取消了他幾位客戶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制造的商品訂單,并表示此舉可能會迫使被取消訂單的供應商與亞馬遜重新談判條款。
亞馬遜目前并未對此事做出回應。但其在今年2月份發布的年度報告中曾提到“國際貿易爭端是風險因素之一”,因為“中國供應商為我們(亞馬遜)提供了大量的零件和成品”。高盛也在報告表示,特朗普關稅將導致亞馬遜年化營業利潤損失 50億至100億美元。
中國賣家:大賣紛紛亮招,中小賣家陷入糾結
面對美國方面關稅的層層加碼,國內不少賣家已經在積極的采取應對措施。
據路透社報道,不少受訪的中國賣家表示已經計劃開始漲價,并積極尋找、開拓新的市場。這些想法與不少已經“表態”的國內大賣不謀而合。
安克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降本增效、探索新興市場
首先,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創新等方式提高品牌議價權并保證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其次,持續開展全鏈條降本增效,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和過程管控,通過和供應商的緊密合作與規模效應,在保證品質的前提霞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同時,探索新興市場增量,分散區域政策風險。
安克創新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還提到,自2022年起已開始為可能出現的變化制定預案,且關稅加征主要影響成本端,但憑借良好的毛利率和強大的品牌粘性,公司內部對未來展望并未過度悲觀。
致歐科技:漲價、開拓新興市場
在美國市場進行產品漲價以應對短期成本沖擊,構建東南亞、中國雙供應中心;繼續夯實歐洲市場的大本營地位,并布局開拓新興市場。
據致歐表示,公司在歐洲地區的營收約占總體的60%,美國地區營收約占30%。
濤濤車業:提價、開拓新市場、擴建海外產能及供應鏈
濤濤車業提出“實時關注、分別對策、積極應對、加快布局”的總體策略,具體措施包括產品提價、加快海外產能擴建、擴展全球供應鏈、開拓新銷售渠道等,力圖將政策沖擊降至最低。
同時,公司表示已經在美國本土庫存、境內外制造、全球采購及終端銷售等多個環節做好準備,以強化核心競爭力。并表示還提到,即使進行一定幅度的漲價,“銷售價格也低于美國本土廠家價格,仍然具備成本上漲的優勢”。
巨星科技:ODM不變,OBM將漲價
巨星業務分為ODM和OBM兩種模式。ODM關稅由客戶承擔,巨星方面不會通過降價來分擔;OBM關稅則由巨星自己承擔,會進行漲價來進行傳導。
據悉,在4月2日的關稅消息后,巨星就在發布的公司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告中表示,“我們的反應是第二天就開始漲價,預計很快能看到全行業漲價的行為發生。”
雖然不少大賣已經下場表態,但不少中小賣家對“漲價”還在觀望之中。原因無他,競對不漲價,自己也不敢動。
正如有賣家所說,“我不卷但對手要卷”。以競爭激烈的服裝類目為例,有賣家發現不少頭部品牌不止價格沒有上漲,在部分競爭更加激烈的細分類目反而出現了降價的情況。這位賣家猜測,此舉或是為了將小賣家卷出市場。另一位賣家也表示,真正卷的是頭部大賣。
但不少中小賣家都提出了同樣的疑問“美國市場還值不值得大精力的投入?”這對不少跨境賣家都是不得不仔細斟酌的問題。但從不少大賣的決策可以看出,“開拓新興市場”幾乎已經成為“必選項”。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跨境電商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美國市場是否值得繼續投入,答案說到底還是因賣家而異。但正如人民日報所說,我們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未來,賣家需要密切關注市場政策及業內動態,以及時洞察潛在的風險與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市場局勢。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8 11:55
2025-05-07 11:56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