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薛艷云
引言 受紅海繞航、港口擁堵等影響,從今年4月份開始,亞歐、北美、南美等主要航線的海運費就一輪接一輪上漲,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3個多月。
受紅海繞航、港口擁堵等影響,從今年4月份開始,亞歐、北美、南美等主要航線的海運費就一輪接一輪上漲,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3個多月。
近日,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為3674.86點,相較上期小幅下跌1.6%。
在經歷連續13周暴漲后,海運費似乎終于出現了降溫“拐點”。
數據顯示,除了部分航線(遠東至歐洲航線以及東南亞)的運價還在上漲外,其余航線運價均呈現出下降趨勢。
具體來看,7月12日,上海出口至歐洲運費(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505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4.0%。
上海出口至美西運費為7654美元/FEU,至美東運費為9881美元/FEU,分別較上期下跌5.5%、0.6%。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過去三個月以來,美東美西運費首次同時下跌。根據此前的推測,從7月1日開始,美西運費將漲到8100-8500美元,而美東運費將漲到10300-10400美元。
另外,上海出口至南美市場的運費較上期也下跌了2.9%,至地中海市場微跌0.1%。
“海運費下跌”的消息對一直受困于運費上漲的賣家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有賣家表示,運價持續飆升,再加上7月旺季來臨,無形中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現在價格下滑,如同久旱甘霖,終于可以稍微松口氣了。
與此同時,有貨代負責人表示,這兩天艙位好訂了不少,目前除了歐線略微緊張,其他艙位的緊張度相較于5月和6月已經有所緩解,未來運價有望逐步下行。
不過也有貨主表示,目前貨代提供的報價跟7月上旬時差不多,訂艙依然不太好訂。還有人發出了“紅海危機尚未解除,海運費為何會出現下降現象”的疑問。
對此,專業人士分析稱,本次海運費下降的原因或許是全球航運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
前段時間,海外多個國家針對“中國小額包裹以及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導致商品出貨量和出口需求減少,供大于求的現象使得暴漲的海運費出現了不可多得的下跌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航運巨頭馬士基曾指出,紅海繞航現狀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預計將持續到今年第三季度。此外,集裝箱航運咨詢領域的專家也表示,美國東海岸碼頭工人的合同談判僵局可能引發秋季的罷工浪潮,成為影響海運費的新一輪不確定因素。
基于此,小編必須提醒大家,現階段正處于七月大促,雖然運價有所下調,但相關公司和賣家仍需謹慎看待市場需求,以免多變的海運費影響旺季出貨計劃。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7 11:56
2025-05-08 11:55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