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劉霞
引言 海運漲價潮又來!賣家:不想發貨
運費價格依舊堅挺,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今年以來,海運價格以不可控制之勢一路走高,最新一輪漲價通知再次殺到,跨境人所期盼的“7月海運價格會回落”的答案落空。
正如諸多業內人士所說,當下航運已陷入惡性循環:運輸繞航,船就在某港集聚;船只集聚,港口就擁堵;港口擁堵,時效就延誤;時效延誤,船司就空航;船司空航,有效運力就減少;運力減少,運價就堅挺……擁堵厲害、時效延誤、空航增加、運力減少等多重因素疊加下,海運市場不可控因素越多,越往后貨物在中轉,二程“上被甩的概率就越高。
當下這種說法正一一得到驗證。
貨代、賣家紛紛表示很受傷,船公司成最大贏家,其中馬士基已經2次上調業績預期。
頭部船公司再發漲價函,7月海運價格繼續上漲
“近幾周貨運價格進一步飆升。以前以為每個月漲1000美金已經很可怕了,現在真實情況是每半個月漲1000美金!6月15日柜子價格上漲,7月份運費還要繼續1000-2000的往上蹦……”小張等多位貨代無奈表示,海運費價格直逼2021年運價,現在省錢無技巧,全靠發貨早。
近日,CMA、中遠海運、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等頭部船公司接連發布最新提漲費率或者旺季附加費的通知,涉及美線、歐地、非洲、中東等多個航線,下面我們重點看一下歐美情況:
中遠海運:6月15日至6月30日,調漲遠東到北美FAK費率,最高漲至9200美元。
赫伯羅特:6月15日起,提高從遠東(包括大洋洲)到北歐和地中海的旺季附加費 (PSS),征收標準:1000美元/標準箱。
達飛、CMA:7月1日起,征收亞洲至美國的旺季附加費(PSS),亞洲到美國的干箱、冷藏箱、oog集裝箱和散雜箱收費標準為:每20尺柜2160美元(所有箱型),每45尺柜3040美元(所有箱型),每40英尺干箱/高箱/冷藏箱2400美元,每53尺柜3840美元(所有箱型)。
“6月底美國海運價格可能要破10000,8月份價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下半年是備貨高峰期,賣家往往要提前準備圣誕節等季節日產品的備貨,所以今年海運價格可能一直處于高位狀態。”針對海運價格何時回落問題,很多人給出悲觀預測。
碼頭面臨嚴重擁堵!船公司嚴查超重
多位貨代表示,海運費上漲后問題會一環扣一環,比如塞港,甩柜,開船和到港時間延誤;接著提柜,清關時間延誤;然后保稅倉,海外倉,快遞倉,亞馬遜倉爆倉延誤,問題件增多……
根據反饋,LA周邊的熱門倉點接連出現爆倉現象,6月5日當天,LGB8外排隊排了3個街區,至少有60幾臺車,即使成功排進院子,能不能成功接收卸貨還是未知數。
港口也正忙得不可開交。
由于當前紅海局勢的持續惡化,包括運輸延誤和運力限制,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份,全球港口就呈現出擁堵加劇之勢,集裝箱船供應量不斷減少,當前,新加坡、迪拜以及地中海地區、亞洲地區是擁堵重災區。
擁堵致使船期出現嚴重延誤,船公司不約而同選擇“停航”解決問題。
德路里報告顯示,6月3日至7月7日,在全球東西向主干航線上,有43個航次被取消。其中,海洋聯盟將取消11個航次、THE聯盟將取消7個航次、2M聯盟將取消8個航次,聯盟外企業將取消17個航次。取消航次總數約占661個計劃航次的7%。
具體來看,約54%的取消航次在跨太平洋東向航線,30%在亞洲-北歐/地中海航線,16%在跨大西洋西向航線。
其中馬士基5月底剛宣布TP20美東航線服務即將在未來幾周內結束不久,幾天后再次宣布計劃在未來幾周內推出兩條空白航次,分別是7月1日從青島出發至瓦倫西亞的425W航次、7月2日從釜山出發至泰基爾達的426W航次。
集裝箱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船公司不得不單船裝載更多貨物,于是開始對重貨裝載作出嚴格規定,甚至停收重貨。
為了超重貨物能夠順利發出,惡意瞞報、低報出口貨物的實際貨重等情況時有發生,此舉引來船公司、碼頭等各方注意。
知情人士透露,碼頭正在實行無差別稱重,所有集裝箱隨機過磅,瞞報重量的貨物很容易被揪出來。
萬海航運發布公告稱,任何關于貨物的瞞報/漏報/錯報等申報不實行為,承運人有權依據雙方訂立運輸合同時的約定,向貨方收取違約金。危險品箱須支付違約金USD30,000/UNIT及諸如箱損、滯留期的超期費、碼頭費用、各地海關相關處理費用等費用。非危險品的違約金是USD20,000/UNIT。
船公司迎來大豐收!賣家:我選擇不發貨
運費大幅上漲,船公司迎來“大豐收”。
繼疫情期發放人均40多倍的年終獎之后,長榮海運近期剛通過的“巨額股東分紅議案”再次彰顯了自身財大氣粗的一面。根據這項議案,長榮海運將為股東每股配發10元新臺幣的現金分紅,本次分紅的現金總額將超過215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為48億元。
與此同時,馬士基宣稱要上調全年業績預期,預計今年未計利稅折舊及攤銷前的基本利潤(EBITDA )為70億至90億美元,這是馬士基5月至今第二次上調業績預期,此前的預測為40億至60億美元。約1個月時間,利潤預測就大幅上升了30億美元,一眾貨代和賣家流下羨慕的淚水。
據了解,為緩解營收困境,部分有能力的業內人士,正靠投資航運股,對沖收益。
貨代小張表示,當下的航運紅利和疫情期間不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缺乏客戶群體,對每一個貨代尤其是新入行的而言,都是更嚴峻的挑戰。
“省錢無技巧、全靠發貨早”的說法正在流傳,出口賣家擔心后續價格繼續上漲,選擇現在發出比以往更多的貨物,是一件非常能理解的事情。然而根據部分貨代反饋,一波波漲價“暴擊”之下,很多客戶卻反其道而行之,不發貨了。
“直接躺平了,你不發我不發,坐等下月降2000。”一位賣家表示,運費持續上漲,恐慌心理之下,大家都在拼命提前發貨,致使艙位更加緊張,這無疑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運價上漲。
反正現在銷量也不好,這位賣家選擇暫時觀望。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5-07 19:28
2025-05-08 19:35
2025-05-08 11:55
2025-05-07 11:56
2025-05-06 18:53
2025-05-06 13:52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