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武帥
引言 海外快時尚市場還有掘金點嗎?
快時尚品牌Boohoo營收增長14%,利潤驟降94%
據外媒報道,英國在線快時尚零售商Boohoo發布了2021財年的財報,報告稱,截至2022年2月28日,其在過去的12個月內,公司總銷售額為19.8億英鎊(約合16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4%。
據了解,Boohoo成立于2006年,主要經營服裝、鞋履、配飾和美容產品。2015年進入美國市場,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快時尚集團之一。截至目前,旗下共擁有13家子品牌,包括BoohooMAN、Karen Millen、Nasty Gal、Pretty Little Thing、Coast、Misspap、Oasis、Warehouse、Burton、Wallis、Dorothy Perkins和Debenhams等。
相比于營收的增長,Boohoo的利潤則出現了大幅下滑,其全年毛利率為52.5%,較2020財年的54.2%略有下降。其調整后的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下降28%至1.251億英鎊,調整后的EBITDA利潤率同比從10.0%下降至6.3%。公司稅前利潤為780萬英鎊,遠低于上一財年的1.247億英鎊,同比下降94%。
對此,Boohoo稱,公司在去年出現的利潤大幅下滑,很大程度上歸咎于疫情帶來的配送和交付成本上漲和以及退貨率的上升。除此之外,歐美國家的通脹問題,也增加了消費者生活成本。有行業專家表示,由于生活成本上升,人們可能會減少購買衣服。
雖然利潤下降,但Boohoo首席執行官John Lyttle表示:“過去兩年,我們在英國和美國核心地區的市場份額顯著增加,活躍客戶數量增長了43%,達到2000萬。”
其財報也印證了這個說法,受疫情影響,Boohoo國際業務的營收同比下降3%,不過,該公司的核心市場業務仍在快速增長,其中,英國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27%,美國市場的營收在過去的兩年中增長了71%。
該公司表示,預計與疫情相關的問題“將在未來一年繼續存在”。因此,對于來年,Boohoo預計營收增長將不會超過10%,調整后的EBITDA利潤率在4%至7%之間。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Lyttle說:“在未來一年,我們將專注于通過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擴大交付網絡、提升效率以及建設我們在美國的配送中心等戰略舉措,來優化我們的運營。這將確保公司處于有利地位,在與疫情相關的不利影響緩解后,實現業務的強勁反彈。”
雖然在上個財年的業績表現不佳,但Boohoo確實是近年發展較快的快時尚品牌。其運營方式也與傳統快時尚品牌有一定的區別。
非傳統快品牌的運營之道
從表面看,Boohoo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快時尚公司:產品價格低廉,更新速度快。
小編瀏覽了Boohoo在英國的獨立站,發現與常見的歐美快時尚品牌相比,其產品擁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產品均價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100元左右,例如一條連衣裙的價格通常在20英鎊左右,甚至有10英鎊以下的折扣款;泳裝和牛仔褲的價格也基本在10-20英鎊之間。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產品售價如此低廉的情況下,Boohoo并不像其他品牌一樣,將供應鏈布局在成本較低的亞洲地區,而是將多數供應鏈布局在本土。據彭博社報道,Boohoo 60%的采購來自英國、意大利、土耳其和北非等地區,保證了產品能夠及時上架,并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
其首席執行官表示,即使是采用空運,將產品運出中國的速度也很慢,而且成本很高,往往需要數周。
同時,由于其采用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減少了產品的運輸環節,其產品從設計到上架,通常只需要1-2周,而Zara等傳統快時尚品牌則至少需要3周。
對于產品的尺碼,其網站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部分產品除了常見的尺碼外,還有加大碼、迷你碼、高個子和孕婦款。
除了供應鏈布局和上架周期,Boohoo的采購和銷售模式也與傳統快時尚品牌不同。據了解,在大多數情況下,其產品上新時,只會小規模采購和上架。然后,通過網站的瀏覽量和下單量,挑選出受歡迎的款式,進行大規模跟單。得益于快速的生產周期,其往往能夠做到及時補貨。
在疫情期間,Boohoo的營收出現了大幅增長,但隨著線下實體店鋪重新營業,加上通脹、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該公司的利潤出現大幅下滑。無獨有偶,英國另一家在線快時尚公司ASOS最新的半年報顯示,利潤下降87%。
雖然這兩家快時尚公司業績不佳,但近年來中國快時尚電商品牌在海外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中國快時尚品牌出海,仍有機會
據了解,2020年,全球快時尚市場價值約686美元,預計到2025年,快時尚市場將增長到163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同時,多家行業頭部公司近期財報,也讓業內人士對于快時尚行業普遍看好。
據了解,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21財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5.8%至277.1億歐元,凈利潤增長193%達32.5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Gap集團在2021財年凈銷售同比大漲21%至167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凈利2.56億美元。H&M集團2022財年Q1凈銷售額增長18%。
全球快時尚市場的迅速發展,也造就了一大批在海外淘金的國內快時尚品牌。除了我們熟知的SHEIN,還有Zaful、Cider等品牌也在近年快速崛起。
這些品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以SHEIN為代表,產品線多而全,除了服飾之外,在美容、家居等領域也有布局;另一類以Zaful、Cupshe為代表,專注細分領域,產品類目較為垂直,部分品牌在在屬于自己的領域內也成為了頭部玩家。
雖然模式不盡相同,但經過多年實踐,快時尚品牌出海,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且清晰的模式:
產品采購基本來自國內,這主要是為了利用國內完善且低成本的供應鏈。雖然在配送和時效性上有所延遲,但依靠低廉的價格也能吸引大批消費者。通過控制成本以及巨大的出貨量,品牌也可以實現盈利。在營銷方面,這些品牌主要依靠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等社交平臺進行引流,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部分品牌還建立了自己的社區,擁有了自己的私域流量。一些專注細分領域的品牌還擁有清晰的人群和場景定位。
雖然近年來,快時尚在海外也面臨著輿論的質疑,但這些出海品牌的案例證明,雖然快時尚出海前路坎坷,但仍有機會。
掃碼關注二維碼
2025-01-22 17:38
2025-01-22 15:06
2025-01-23 13:37
2025-01-24 11:50
2025-01-22 11:37
2025-01-21 20:13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