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億恩網原創
作者:晶晶
引言 出海賽道火熱,拼多多也入局了。
拼多多出海首站是美國,預計下月上線,目前在火熱內測中。跨境賣家似乎看到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入駐熱情日漸高漲,目前已有賣家根據相關入駐流程,順利提交資料,并得到了官方一對一服務的機會。
除賣家自行入駐之外,知情人士介紹,拼多多方還對一些賣家發出定向邀請,多個華南城大賣和SHEIN供應商均在列。
在巨頭出海折戟的先例面前,拼多多高調出海的步調不免讓人質疑。有批評者直指其低價模式存諸多問題,會被罰慘。不過仍有多個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認為美國通脹加劇,低價商品受追捧,也許可造就拼多多出海的時局。拼多多這一刀能否砍到美國,更是關乎其未來的出海命運。
0傭金!大批賣家搶入拼多多跨境平臺
拼多多進軍跨境,其跨境電商平臺預計下月中旬上線,美國是第一站。
目前,拼多多跨境平臺已開啟全品類招商,包括服飾和鞋子、箱包配飾、珠寶首飾、母嬰用品、童裝玩具、運動戶外、3c數碼、小家電、手機和配件、汽配摩托、辦公用品、寵物用品、家居百貨、樂器、工業工具。且一個店鋪可銷售多個品類。
拼多多進軍跨境電商開啟招商的消息像一枚炸彈,在跨境賣家圈引發高度關注。大批賣家聞風而動。
跨境賣家田為介紹,從拼多多公布消息當日起,自己便加了4個相關入駐的群,這些群都是新建的,且成長速度飛快。“我加的幾個群,加的時候基本都是幾十人,多則百人,第二天一看,全部都達到了500人上限,群里一直在討論入駐渠道、條件等問題,同行對這個平臺的熱情挺高的?!碧餅檎f。
在相關的賣家群,小編也看到多個賣家同行一起討論入駐流程,以及入駐過程中遇到問題,該如何解決等,關注度和相關話題持續走高。根據了解,這些群并非拼多多官方所建,群成員多為各個跨境電商平臺的賣家。
賣家小天稱,看著同行都在搞,自己也準備試試水,反正現在沒有傭金。內陸賣家李天才稱,看到拼多多跨境平臺的消息,在關注此事,但是自己沒有工廠和供應鏈優勢,準備先觀望一下。
為何賣家群體會對拼多多跨境平臺有如此高的熱情?田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搶占新平臺先機:很多跨境賣家都知道,不管是哪個平臺,或哪個新興市場,搶先入局總能占據先機,加上拼多多在國內是知名的電商平臺,有相對成功的基礎,現在大家都想做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2、首站為需求較高的美國:很多跨境賣家都在做美國市場,這個市場有相對較高的需求,且很多賣家了解美國的消費習慣,也有一定的客戶基礎。
3、0傭金的政策:相比其他電商平臺8%—25%左右的傭金,拼多多跨境平臺相對友好,現在是0傭金和0抽成政策,可以省去不少成本,當然這個政策肯定只是暫時的,但是有羊毛的時候要抓住機會薅。
毫無疑問,拼多多的本次行動點燃了部分跨境賣家的熱情,也點燃了在國內渠道售賣,想入駐海外市場賣家的熱情。一些拼多多賣家也在關注跨境平臺入駐事宜。
消息人士稱,除了賣家自行入駐,拼多多還開啟了定向邀請制。不少做跨境電商的華南城賣家收到邀請,其中不乏年銷售額超十億的知名賣家,甚至還有一些頭部賣家。因為任何平臺初期都希望得到大賣撐臺。
該人士進一步介紹,在拼多多定向邀請的名單里,有一些為SHEIN的供應商。一位給SHEIN供貨的商家朋友已經收到拼多多的入駐邀請。今年早些時候,拼多多供應鏈團隊也搬到廣州番禺,而這里有大量SHEIN的供應商。
據悉,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的經營模式疑似高度效仿SHEIN,入駐無需復雜的運營操作,和對應的招商小二確認選品和價格即可,剩下的由拼多多平臺來選品、定價和履約。
SHEIN的商家負責設計、生產和改款,上架商品后,將貨物發到平臺指定的倉庫,剩下的工作由平臺完成。依靠強大的供應鏈,SHEIN上擁有種類豐富的商品,且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深受美國消費者歡迎。今年上半年,SHEIN成功超越亞馬遜,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購物應用程序。
也許是看到了SHEIN的海外戰績,拼多多跨境平臺想效仿并復制SHEIN的成功。目前高調招商邁出了開拓海外市場的第一步。
提交資料之后,賣家已得到官方一對一服務
據了解,拼多多此次招商也有一定的條件,多個注冊者認為工廠賣家會被優先接受。因為拼多多既然對標SHEIN,必定借鑒其背靠工廠,價格有優勢的模式。且拼多多在國內便依靠低價策略突圍,該策略將在海外市場被沿用,使其成為一個低價且品類豐富的跨境電商平臺。
目前拼多多僅開放了普通店的入駐。普通店入駐的相關要求還包括:有跨境電商經驗(比如亞馬遜、沃爾瑪、速賣通、SHEIN、eBay、蝦皮等或自建獨立站);有現貨以及強供應鏈整合能力;有一定的運營經驗,會作圖和文字描述;注重產品品質,和消費者體驗。
根據田為的分享,在注冊時操作流程相對簡單,打開拼多多官方公開的入駐鏈接,選擇普通店入駐;填寫營業執照、身份證信息、工廠信息等資料;進行實名認證即可。
在眾多注冊者之中,有工廠優勢的田為在提交了資料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官方一對一的對接服務。官方小二告知其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請每個企業選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爆品,平臺會精選一些平臺首發品,爭取第一波打響。平臺會集中費用推首發品,因此大家精選。
2、匹配度分析;前期先做北美,輕小件,走空運。
3、熱銷度分析;SHEIN、Amazon和Walmart主推品優先,獨立站主推品優先。
4、每個家居綜合大賣商家可以提報50-100個款,其余垂直品類商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安排。
5、請在8月22日18點之前提交。
6、首發品第一波會走表格,后續會全系統化提效。
之后,田為還收到了拼多多發來的項目介紹,在介紹中,拼多多稱其跨境平臺為“多多跨境”,并提到了一些賣家關注的細節問題。
入駐拼多多跨境平臺要交1000元基礎保證金,入駐售賣滿1000元之后,超過1000元的部分才可以提現。
關于賬戶和提現,拼多多提到是走銀行公戶,平臺會先打到商家的貨款賬戶,然后商家綁卡可以操作提現。結款周期預計15天左右,基本上依照簽收日+1結款,可能還存在3- 5天的平臺結匯時間。
因為拼多多在國內的低價模式,很多賣家擔心其跨境平臺在海外延續低價模式的時候,會引發大量退貨,關于售后退貨,拼多多方面稱,消費者售后退貨退到海外退貨倉,不發回國內倉,在海外倉對無質量問題退貨進行二次銷售,質量售后部分商家承擔。
除了擔心引發的退貨問題,更多的賣家也關注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的低價會不會損害賣家的利潤。目前各個跨境平臺內卷嚴重,而拼多多的跨境平臺會加劇內卷嗎?這讓眾多賣家心里打鼓。
顯然,拼多多做跨境電商平臺在業內引起關注的同時也面臨著爭議。這一步跨出去,其將如愿造出一個跨境龐然大物,還是會成為曇花一現的過客?圈內人莫衷一是。
美國高通脹持續,拼多多“低價商品”站得住
田為很看好拼多多的跨境業務,他之所以第一時間就申請入駐,不僅是想在平臺成立初期搶個坑位,也有來自多年電商經驗的直覺。
“普通人買東西,如果各方面相差不大,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更便宜的商品,就像很多老外也會在拼多多或者淘寶上買東西,只要產品價格夠低,優勢還是比較大的?,F在受疫情影響,錢包里的錢有限,人們都希望去又便宜又實惠的平臺,即使亞馬遜有千般好,但是在價格的誘惑下,其他的都是小事。”
在持續的通脹下,價格對人們購物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行業大V“風中的廠長”指出一點,對于美國的通脹情況,跨境電商賣家的感受最為深刻,如今愛消費的美國人也沒錢了。一個直接的證據就是,亞馬遜去年封掉了大量賣家賬號,按理說平臺上競爭減少,留存賣家的銷量應該有所增加才對,但實際情況卻是今年的訂單較去年出現大幅下滑。
有在美華人表示,目前通脹嚴重,其日常支出較之前起碼多出15%。“房租漲得狠,油價還好現在跌回4刀以下了,日常用品和食品漲價比較多,不敢亂花錢了,衣服和一些零碎東西都是在淘寶買了轉運過來?!逼渲幸晃徽f道。
消費者對于小包裝和低價產品的敏感度倍增。賣家明顯地感受到,低價商品的市場占比越來越大,這時拼多多跨境平臺祭出一劍,不得不說時間卡得十分巧妙。
大偉哥認為,行業對拼多多跨境平臺表現出的狂熱不難理解。事實上,對于非歐美主流平臺的入駐,賣家已經沒有了前幾年的熱情,更多人會持觀望態度,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擠破頭要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原因是他們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比如入駐后需要投資的人工成本、運營成本、備貨支出等。
但如果歐美出現了一些有流量的新平臺,大家還是愿意嘗試的,因為運營成本相對較低。
拼多多將出海第一站選在北美,與大多數賣家的主要目標市場高度重合。他們熟悉該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此前積累的選品經驗也都作數,現在只要將為其他渠道準備的庫存適當加量,無需額外的產品開發及供應鏈支持,入駐后就能多出一條銷售路子,不失為一件美事。
此外,拼多多跨境平臺的輕運營模式解放了賣家,也向工廠型賣家敞開了大門。入駐平臺后,賣家只需要負責商品上架并將貨品發送到指定的國內倉,選品、定價及履約等都由平臺來操持,對于許多欲入跨境電商而不得其法的工廠來說,這彌補了其在運營方面的短板,是一個十分貼合自身情況的選項。
這也會吸引到一批國內電商賣家。“這種模式下,很多國內賣家都會感興趣,因為只上傳產品不用去運營,工廠型賣家也比較喜歡這種,這就成了撬動此類賣家的一個產品發布渠道?!贝髠ジ缯f。
究其根本,大多數人為拼多多出海項目投出支持票,還是因為其在國內電商領域的大獲成功。上線后短短幾年內,拼多多從淘寶京東兩大巨頭口中搶食,至今坐擁8.8億活躍用戶,即便當下增長開始放緩,也已圈住了大量用戶。雖然“砍一刀”的傳播模式始終存有爭議,但拼多多強勢擴張的成果讓許多人信服。
一位業內賣家十分支持拼多多此舉,他提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殺入一個市場前期需要大量補貼,而拼多多在國內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這正是它熟悉的玩法。他也有另一層用意,亞馬遜已是一家獨大,這種斷層式的平臺地位對賣家并不友好,按照拼多多用試金石“炸開金字塔尖”的思維,它也許會成為跨境市場的一個攪局者,這不是一件壞事。
不過,和支持者們的看法恰恰相反,不看好拼多多這次海外嘗試的人大多都持著一種觀點:拼多多在國內的成功模式,在北美市場是無法復制套用的。
起家打法或成出海枷鎖?
早期,拼多多通過拼團、砍價等運營手段借助微信實現了用戶的社交裂變,低價、快速地積累了大量用戶,攢下第一桶金。2018年,其大規模向自身APP導流,最終沉淀下數億用戶。
但不少跨境從業者認為,國外并無微信這樣的傳播土壤,如果拼多多繼續秉持國內這一套打法,其在海外的傳播將受到很大的阻礙。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看好”:“從模式上來看,利用游戲和貪便宜的心理產生裂變的玩法,在國內也許可行,但在歐美主流圈子里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此外,川流SaaS CEO吳嘉陽認為,拼多多選擇主打APP端開始,道路就錯了50%。首先,西方移動端流量的大頭在響應式頁面上,而不在APP端,從受眾角度看,拼多多找了一個小眾流量渠道。
其次,APP推廣到下載的成本是頁面端(包括PC端和響應式頁面端)的幾倍,成本非常高。雖然客戶在APP端留存后的lifetime value(終身價值)較高,但這一部分用戶所產生的價值遠遠彌補不了推廣的極高成本。如此一來,這項應用前期需要巨量燒錢推廣,盈虧拉平路途漫長。
從公開的業務來看,拼多多在跨境出海領域沒有太多經驗,也就意味著在開拓北美市場時,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整合社交媒體、海外倉、物流等渠道資源,來填補在這些方面的空白,這不是靠壕氣燒錢就能達成的。
一位有多年亞馬遜經驗的賣家對拼多多的跨境電商計劃感到擔憂,其中一點就是跨境運輸環節。他提到,國外快遞的投妥率遠不及中國,幾年前其做FBM時經常遇到客戶退款,理由是未收到貨;每當旺季時或疫情嚴重時期,美國港口堵塞、物流成本飛漲,FBM模式很難行得通,這些變數對從國內倉發貨的拼多多也同樣適用。
其次,低價策略也未必是一張王牌,眼下,從亞馬遜到Wish、沃爾瑪等平臺,都不缺低價產品,但這不能改變一些產品滯銷的事實。加之當前眾多買家抑制消費的行情,拼多多靠著低價未必能夠順利突圍。
而在拼多多跨境平臺項目消息傳出后,坊間議論較多的還有可能存在的仿版、退款等問題。“國外對貨不對板可沒有國內這么高的容忍度,收款第三方公司查到你被投訴得多,會直接封掉收款賬號。”“如果圖片上拍了10個產品,你賣5個一包,那么買家發起糾紛賣家就得賠錢。”
從5月項目正式啟動到8月開啟招商,拼多多出海項目團必然做了一番功課,對于物流、營銷等環節應已做出預案。北美市場這第一槍能否打響十分關鍵,拼多多既需要從供應商及消費者處拿到第一個印象分,也需要檢測項目能否繼續推進擴張,琢磨如何更好地落地。
在當前電商銷售增長緩慢的環境下,拼多多這條新增賽道,也許能讓部分賣家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從其對入駐企業的要求來看,工廠或工貿一體型賣家更受青睞。而隨著工廠型賣家從幕后走到臺前,純貿易型賣家的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跨境電商行業的格局或將發生微妙的改變。
掃碼關注二維碼
掃碼加入社群
掃一掃
關注億恩公眾號